70余条罚款“按黑板”是支付机构“必答”问题
本报记者 李冰 熊岳
近日,仅监管部门就对五家支付机构开出“罚单”,特别是指定的“美的支付”、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天津卡”)、智付电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付支付”)、南京市民卡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市民卡”)。违规因素主要涉及违反预付卡管理规定、账户管理规定、销毁管理规定等。
美的缴纳罚款引关注
其中,美的支付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销毁管理规定,被警告并处罚281万元;天津卡因预付卡违反预付卡管理规定被处罚3万元;拉卡拉因违反经营管理规定被没收违法所得6.14万元,并罚款25万元n;智付支付因违反经营管理规定被警告、通报批评,共没收罚款约69万元;南京市民卡因违反预付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警告、通报批评,并处罚金8.5万元。
其中,美的罚款缴纳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资料显示,美的支付注册资本2亿元,成立于2011年,2012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全国互联网支付牌照和手机支付牌照。 2024年MattAPPINO支付业务业务重新分类,美的支付业务类型调整为账户I储值,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作为负责美的集团所有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单一机构,该机构专注于供应链的打通、供应以及销售、售后、物流等场景,为美的集团业务各业务单元、上下游、售后、售后、售后、物流等解决财务支付、资金结算等服务。
在行政处罚方面,美的支付是“双罚”。该机构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和销毁管理规定被指控。美的支付副总经理易某芬因违反美的支付账户管理规定而被警告并逮捕,62.5万元资金不稳定。
“从上述支付机构的因素来看,说明机构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可能已经取消了对整个交易流程的遵守,特别是账户和清算环节,这需要机构更加警惕。”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钰《证券日报》记者认为,近期支付机构罚款呈现“双罚制”常态化、违规场所高度集中、管理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三大特点,呈现出“全链条、走向品质”。
加强合规管理是重点
今年以来,支付行业强治持续,支付机构年内收到罚单70余起(如公告日期)。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的处罚涵盖反洗钱、商业账户管理、业务检索、预付卡业务、未提交大额交易报告或必要时未提交自尊交易报告等方面。同时,对于支付机构的违规因素,也存在未支付的情况。例如,山东勇支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SE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未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被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分行警告。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楼飞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管理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回避、事中控制、事后追责”。这不仅仅是传统的支付业务受到管理。跨境支付、数字支付、存储账户操作等新兴领域也重点关注管理。表明监管机构通过打击高频违规行为、高额支付行为等方式,推动支付机构加强合规管理、提升防控能力。精细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田立辉认为,未来的管理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反洗钱、商品管理等传统领域;二是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加强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监控;三是全链条管理,从“资金安全”延伸到“系统安全”。
对于未来支付管理的重点领域,楼飞鹏认为,账务合规、管理合规、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监控将是管理的重点。当前,反洗钱监管已进入更加严格的阶段。跨境支付业务涉及外汇管理、资金流向监控等方面,管理会更加细化。因此,支付机构仍需关注反洗钱领域洗钱和数据安全,并增强企业管理和执行责任。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播放最新新闻及财经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我-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