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寿取得重大进展 天津国产地产将进一步注资
渤海人寿取得了阶段性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2024年底,渤海人寿首轮天津国有资本正式实施。此次资本崛起后,渤海人寿正式脱离“海航集团”,变更为天津国资控股的机构。目前,公司已完成从天津保税区搬迁至天津空港经济区的工作。
随着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渤海人寿管理体制再次得到修复。
天津国投将持续注资
渤海人寿宣布,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对天津国有地产首批10亿元增资,实现对国有地产的控股。 “天津市国有股东未来将进一步注资,推动公司稳定发展渤海人寿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渤海人寿正在推进国有地产控股后第二轮增资的准备工作。
公司表示,通过补充资本,公司的净资产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得到有效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将显着提高。
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渤海人寿推出从责任端、投资端、内部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
9月24日,渤海人寿保险官网公告称,根据公司总体规划和实际业务发展需要,公司营业地点变更为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四路168号融和广场。
“当前,随着股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管理体制上,实现国资控股的渤海人寿,在化解风险、落实到位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渤海人寿相关人士表示,新办公地点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这一区位优势让渤海人寿能够更好地依托国有股东背景和自贸区政策优势,注入新的发展机遇。
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
努力保持运营稳定
博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落户天津自贸区的寿险公司。该公司被认为是海航集团的“儿子”。这是海航集团进程中从新光海航人寿(现鼎诚人寿前身)退出的新成立的人寿保险公司,原本持有50%的股份。渤海人寿成立时注册资本8亿元避难所。经过两次大增资,增资至130亿元,并一直保持到取得天津国有产权为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人民币资本的中小型寿险公司之一。
公司成立时,寿险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前期监管放松,费率改革带来利好。中小保险公司各种业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以安邦为代表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出现,多家保险公司保费快速增长。渤海人寿也定位为一家创新型保险公司,希望快速扩大公司持股规模和业务规模,创造影响力。其业务增长迅速,保费总额从2015年的33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85亿元。但其往往得到万能险等短期金融保险业务的支撑。此后,随着政府引导行业回归保护,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业务,渤海人寿转向推动保护型业务的价值转变和发展。从那时起,每年的溢价下降到一百亿。人民币水平以下,激进风险逐渐暴露。
自2024年起,渤海人寿未披露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和年报。此前,渤海人寿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连续多户风险综合风险为C类,即未达标。公司解释称,主要风险来源于公司管理等方面。
渤海人寿相关人士表示,历史遗留问题给公司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渤海人寿努力保持整体平稳有序经营。n 解决风险期间的风险。
经新任主席批准
高管招聘到发展
同时或改变股东股权结构,渤海人寿管理体制也呈现出逐步优化的迹象。渤海人寿9月24日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经天津市金融监管局批准,寇建华将担任渤海人寿董事局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今年3月,寇建华出任渤海人寿党委书记。现任渤海人寿临时领导。
公开资料显示,寇建华出生于1976年,金融硕士(含保险)。他拥有监管经验、本地技能和以市场为中心的简历。寇建华拥有近18年的行政管理经验。 2000年8月加入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总局工作。曾任职于原中国保监会办公室、原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拥有6年以上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经验。
2015年至2017年,寇建华担任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 2018年4月,任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巡视员。寇建华还曾任天津滨海新区党组书记、金融局局长,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天津滨海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以往,渤海人寿只因明天的高管招聘而受到关注。 9月9日,博爱人寿通过官方微博等渠道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公告。拟招聘2名总经理代表,负责保险业务渠道、战略规划、资本运营等工作。选拔条件相当严格。据介绍,渤海人寿高管选拔工作进入候选人选拔阶段。与此同时,渤海人寿表示,总经理选拔征集也在积极开展。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播放最新新闻及财经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我-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
